傳統排灣族織布製作十分繁雜,導致青年人學習意願不高,古之塵原住民文物工作室負責人蔣梅貞向部落耆老學習後,更把新型態織布融入傳統織布中,還自行改造織布機,現在也到各部落開班授課,即日起在來義原住民文物館辦理「大武山織路」織品特展,希望讓更多民眾看到織布之美。展期即日起至明年3月31日。有看過排灣族的織布嗎?傳統排灣族利用織布技術製作喪布織巾,但隨著時代遷移、青年人外流等原因,讓許多部落不再看到織布。蔣梅貞說,當他發現部落不再織布時,便在民國79年向耆老學習,但只有學到平織與斜紋織的技術,「沒有學到夾職及挑織等技術」,當時就有意識到傳承危機,而在92年接觸到外來織布機後,也學習各族群的織紋、織布技術,後來更引用卑南族平織與夾織的原理,成功的把「排灣放斜紋夾織」再現。為了讓更多青年人願意學習,蔣梅貞也改良傳統職布機,傳統必須整個人坐在地上來織布,還必須把機具綁在身上,「十分麻煩」,製作速度也十分緩慢,因而把新型的織布機應用在排灣族織布上,包括天秤織布機及桌上型多臂織布機等,速度提高了將近4倍。「我會不遺餘力的傳承」,蔣梅貞說,這是身為排灣族人的使命感,希望透過展示讓民眾認識織布技藝是排灣族人的榮耀。來義鄉長竇望義則說,希望透過手工藝品讓外界看到更多不同的排灣族,目前也有許多單位在向他們洽詢移展事宜。該
古之塵原住民文物工作室負責人蔣梅貞改良舊織布機不便處,希望更多青年人學習。記者林...
古之塵原住民文物工作室負責人蔣梅貞改良舊織布機不便處,希望更多青年人學習。記者林良齊/攝影
分享
古之塵原住民文物工作室負責人蔣梅貞利用織布技術做出婚紗。記者林良齊/攝影
古之塵原住民文物工作室負責人蔣梅貞利用織布技術做出婚紗。記者林良齊/攝影
分享

B40B179CB1063DDD
arrow
arrow

    fresmkl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